电力电容器基础知识及常见运行问题③
3.电力电容器的结构
3.1电力电容器常用的固体电介质
(1)纸介质;
(2)膜纸复合介质;
(3)纯膜介质。
80年代中后期,膜纸电容器生产技术逐步完善,到90年代初,电力电容器故障率达到最低,如1993年为0.21%,接近国际水平。到90年代中期,电力电容器(主要是并联电容器)逐步向全膜化发展,1997年后全膜电容器得到广泛应用,到21世纪基本上取代了膜纸电容器。
然而,一个不争的事实是,随着全膜电容器的应用,电力电容器的故障率逐步上升,到2002年故障率达到1.91%,见表2数据。有专家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全膜电容器的耐热性不及膜纸电容器,在采用全膜介质后,电容器的表面散热面积没有增加,而是变化不大甚至减小。
表2.1 膜纸电容器与全膜电容器年故障率比较
表2.1 膜纸电容器与全膜电容器年故障率比较
3.2内部结构
(1)电容元件的连接a.多元件串联:多元件串联的目的是能够承受较高的电压。例如耦合电容器的芯子是由多个元件串联组成。
串联后的总电容量为:
即:串接的电容元件数越多,总的电容量越小,但可以承受的电压越高。
b.多元件并联:
多元件并联的目的是获得较大的电容量。例如,低压并联电容器内部元件全部并联。串补用的串联电容器内部为多元件并联,而且每一个并联元件都有熔丝,一旦某个元件击穿,对应的熔丝熔断,以保证电容器继续运行。
图3.3 电容器并联
并联后的总电容量为:
即:并联的电容元件数越多,总的电容量越大
(2)防护
a.浸渍防护通过浸渍处理,以填充固体介质中的空隙,从而达到以下目的:
① 提高介质的介电系数和耐电强度;
② 改善局部放电特性;
③ 改善散热条件。
b.干式电容器
包括充气式、树脂或硅胶固封、塑料薄膜电容等等。
3.3 外部结构
电容器外壳材料:瓷、金属、树脂、塑料。
3.4 组装形式
(1)单极电容器: 此时金属外壳为另一个电极;
(2)双极电容器: 电容器的电极与外壳无关;
(3)集合电容器: 即将单相或三相电容器集中封装。外壳结构有全密封焊死的,也有像电力变压器一样带油枕和呼吸器的。
相关文章:电力电容器基础知识及常见运行问题①
相关文章:电力电容器基础知识及常见运行问题②
相关资讯
最新产品
同类文章排行
- 萨姆森阀门定位器超级电容优化带来的高效能
- GE梅索尼兰智能阀门定位器:电池电容的信赖之选
- 耐莱斯阀门定位器搭载超级电容的可靠性保证
- 美卓阀门定位器高效超级电容的创新应用
- 福斯阀门定位器超级电容助力无忧运行
- ABB智能阀门定位器:超级电容的最佳选择
- 西门子阀门定位器:可靠电池与电容的完美结合
- 提升性能的费希尔阀门定位器超级电容解决方案
- 超级电容器属于储能领域的未来嘛?
- 什么是超级电容器的跌落实验?